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業(y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物流過程中產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進行采集、分類、傳遞、匯總、識別、跟蹤、查詢等一系列處理活動,以實現對貨物流動過程的控制,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動。物流信息化是 現代物流的靈魂,是現代物流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
1、兩大發(fā)展方向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孫傳洪認為:物流信息化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都知其重要性,但用的卻不盡人意。
物流信息化建設兩大內容
1、基礎環(huán)境建設:包括制定物流信息化規(guī)劃和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制度、標準、規(guī)范,開展物流關鍵技術的研發(fā)和應用模式的探索,以及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國家的中長期科技規(guī)劃研究中,把信息化和標準化列為物流科技最主要的兩大關鍵技術。
2、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指基于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提供物流信息、技術、設備等資源共享服務的信息平臺。具有整合供應鏈各環(huán)節(jié)物流信息、物流監(jiān)管、物流技術和設備等資源,面向社會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管理服務、技術服務和交易服務的基本特征。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信息服務需要大量權威的政務信息,管理服務是物流相關管理部門的政府職責,這兩項功能應由相關政府管理部門負責建設提供;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技術服務和交易服務則完全可以采用市場化的機制建設和運行。
2、重點
物流信息化的兩大重點:基礎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共享和交換。
在新的框架里面,“十一五”期間物流信息化的重點放在基礎信息的采集以及信息的共享和交換兩個方面,我們整個物流信息化還存在四大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第一,基礎信息的采集。我們的大量信息還是要依賴手工錄入,因此存在效率低、差錯率高、更新不及時等問題,影響后期的整個傳輸和應用,而這是信息化的基礎。如何解決物流信息的采集問題是起點,接下來是信息的共享和交換。
第二,在“十一五”期間我們可能采取的一個方案是將RFID用在物流裝備上,而我們的商品可能還是以條形碼為主。這樣的方案作為我們物流信息化的基礎框架,通過進行動態(tài)跟蹤識別,間接掌握商品的信息,而不是一下子將RFID技術用到每一件商品上。
第三,平臺式信息交換共享的體系。建立公共平臺已經成為共識,大家都在呼吁信息整合。但是,大家有時把公共信息平臺理解成為一個有形的機構,一個集中信息儲存管理的機構,或者是集中管理的數據庫。我覺得這樣的理解是非常狹隘和不全面的。我理解它是一個體系,有很多層次的工作要做,建立一些必要的集中管理的數據庫可能是需要的,但是更多的還是信息交換、信息共享的一種機制,一種模式。所以,平臺實際上是要創(chuàng)造一個信息交換、信息共享的方式和環(huán)境。
物流行業(yè)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是現階段物流信息化的重點和核心環(huán)節(jié)。國務院物流振興規(guī)劃指出,“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重點扶持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和發(fā)展。現階段,全國范圍內有普遍影響的有兩家物流行業(yè)公共信息平臺:1、錦程物流網側重于外貿物流和空中物流,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業(yè)務遍布全國,尤其是在沿海地區(qū)和東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有廣泛的影響力;2、中國物通網則致力于建設國內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服務涵蓋了鐵路,空運,公路,水運,搬家,快遞等各種物流方式,40余萬名注冊會員遍布全國各地,在物流行業(yè)有廣泛的影響力。此外,央視網也新近開通了物流頻道,可以預見,今后將由更多的競爭者加入這個行業(yè)。
最后,行政監(jiān)管系統的協調與開放是整個信息系統物流信息化重要的切入點。為什么呢?我們各個部門,特別是物流中的一些監(jiān)管部門,像交通部、鐵道部、海關、商檢等部門在物流環(huán)節(jié)中都發(fā)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們需要這些系統能夠共享,能夠向社會開放。因為我們知道,鐵道系統已經基本上實現了車輛的 RFID跟蹤,用的很好,自己的效益也很高,但是沒有向社會開放,所以物流企業(yè)還用不上。
3、四大要求
銷售管理四大要點
物流信息化
通過銷售管理建立客戶檔案與合同管理,健全客戶信用監(jiān)控體系;
建立對客戶訂單的動態(tài)管理,快速響應客戶訂單,及時處理銷售退/換貨需求;
建立靈活的銷售價格策略和銷售折扣管理;銷售發(fā)票、應收款、成本核算與財務系統集成;
銷售預測、生產訂單、采購訂單等的業(yè)務應用集成。
(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更正或刪除。)
上一篇:什么是第三方物流?
下一篇:物流地產未來發(fā)展趨勢展望